雾以希联合百位专家共同制定全国首部《家庭雾化小百科》,构建全场景健康管理新标准

       近日,雾以希携手102位呼吸科、儿科临床专家与零售药学顾问,共同发布行业首部《家庭雾化小百科》。这一由北京协和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等权威机构专家历时两年编撰的指南,首次系统性构建全场景雾化解决方案,推动雾化健康管理从医疗刚需向全民主动健康进阶,标志着家庭雾化行业迈入标准化、场景化新阶段。

1.jpg

4 拷贝(1).jpg

呼吸道疾病高发催生居家护理需求

       当前呼吸道疾病呈现高发态势,哮喘、支原体肺炎等常见病困扰着众多家庭,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更是全球主要致死病因之一。雾化吸入疗法通过将药物精准递送至呼吸道,具有快速缓解症状、副作用小的优势,尤其适合免疫力较弱的老人和儿童。居家雾化不仅能避免交叉感染,还能提升治疗依从性。但公众对雾化治疗仍存在认知盲区,从设备选择到环境适配均缺乏科学指导。

跨界共创:创新设备与专业医疗的深度协同

       面对居家护理需求与专业指导缺失的矛盾,技术革新率先打开突破口。作为移动式雾化医疗开创者,雾以希突破传统设备固定使用局限,通过微型化设计将治疗场景从医院诊室拓展至家庭起居、户外出行等多元环境。但技术落地需要医疗端的专业支撑:此次联合生态合作伙伴及跨领域专家团队打造的《家庭雾化小百科》,正是基于创新雾化技术特性构建的系统性指导方案。书中特别设置"便携式雾化器"专章,结合移动设备便携性、易用性等特点,系统解析其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规范。

百位专家制定:从科学认知到精准防护的全流程手册

       基于技术创新与临床需求的精准对接,专业医疗力量进一步筑牢居家护理安全防线。《家庭雾化小百科》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洪建国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申昆玲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宋元林教授领衔,联合百余位临床及药学专家,系统梳理雾化原理、用药规范及居家操作要点,特别针对儿童设备适配、老年慢性病患者风险规避等核心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3.jpg

      该书通过科学、易懂、可实操的居家雾化指导,帮助公众系统掌握从雾化机选型到规范开展雾化治疗。全书以「科学认知-规范操作-精准防护」为逻辑主线,既涵盖雾化治疗原理、药物使用规范及设备适配标准等专业内容,又针对居家场景中儿童雾化器选购、老年患者设备兼容性等具体问题,提供精准解决方案。

5(5).jpg

      通过"雾化设备选择指南"和"全场景操作规范",小百科为家庭雾化提供标准化指引,同时也对"家庭是否需要购置雾化机"等用户关注的核心问题,为设备购置决策提供科学评估框架。而针对老年人群体,书中则详细解答了高龄老人及患有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雾化适用性,并给出风险规避建议;关于儿童群体,则从设备适配性到雾化频次限制均提供科学指导。

6.jpg

移动式雾化重塑健康管理场景

       “以前做雾化得请假去医院,现在孩子在课间就能完成护理。”一位母亲在用户调研中的反馈,揭示了移动设备改变健康管理的本质——让专业医疗真正融入生活日常。在小百科《便携式雾化器:家庭雾化治疗的新选择》章节,深入解析了移动式雾化这一创新设备的优势:与传统雾化器相比,移动式雾化手掌大小的机身可轻松放入书包侧袋,无论是户外旅行、通勤途中还是学校课间,用户均可一键操作快速完成护理,真正将医疗场景融入生活碎片化场景。参与编撰的专家指出:“当雾化场景从医院延伸到家庭、办公室甚至露营帐篷,这份指南为全民健康管理提供了可复制的安全范式。”

7.jpg

8-1(5).jpg

     《家庭雾化小百科》的发布开启了全民健康管理新阶段。雾以希研究院预测显示,到2026年将有超过60%的家庭雾化行为发生在非固定场景。这种流动性带来的不仅是便利,更推动健康管理范式发生深刻变革:通勤路上可进行呼吸道养护,上班间隙能完成雾化护眼,原本需要专业医疗场景完成的操作正逐步融入日常生活。

     正如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钟惟德教授强调:"当雾化设备突破空间限制,融入日常生活,我们不仅在重构医疗场景,更在推动健康管理模式从医院的专业治疗转向日常自主管理。这种转变正在培育全民主动健康的新生态。"

     从医院诊室到都市街角,从急救设备到健康伴侣,雾以希与百位专家携手完成的这次知识共创,正在改写家庭健康管理的定义。翻开这本小百科,每一页都凝聚着这样的信念:真正的健康科技,不该囿于冰冷的器械,而应成为流动在生活脉搏中的温暖守护。